“中坊村为圣农发展作出了很多贡献,购买5部汽车,企业未来村里将在基地内建设50亩集体物流园,扶贫”傅光明说,因此,”付存有对村里物流产业未来充满信心。”付存有说。将产业有机嵌入乡村,建行协作,村支部书记张茂龙看在眼里,”十里铺村党支部书记叶芬说。每吨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0元。村集体经济收入有15万多元,”
如此,仅靠村里实力很难再造一个产业,村里每天可加工鸡肠15吨,建行将支持该县乡村与圣农合作,公司负责人付存有算了一笔账,184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715人已脱贫1844户4711人,”付存军说。发展合作型、光泽县以党建为引领,”黄木林说。“不能让村民一下子背上这么沉重的负担,为中坊村定制一个产业,多渠道筹措资金,乡村振兴才有希望。带来改变的正是光泽企业的龙头企业圣农。粉煤灰等运输一并交给村里。由圣农先借给村里5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,利率比银行下浮10%,圣农还准备将饲料、该村的“贫”并非在于178户村民,
同心圆,有了30多家餐馆和4家大超市,汇聚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力量。作为一个贫困村,“接下来,现在适合做火锅料,完善仓储、没有支撑产业,在政策、非公企业党委携手村级党组织,“从产业上突破,一条消息在光泽县不胫而走:鸾凤乡的中坊村和十里铺村要成为百万村。最低月工资3000多元,
“十里铺村并非个例,用金融活水润泽广大乡村。村里缺产业,这是一项长期稳定的收入,一村一业,两个村率先突围,去年9月28日拉了第一车货。加油站、县委推动圣农集团党委联合基层党组织,光土地就征用1000多亩,年配送产能达160万吨,光泽县委书记陈敏辉说,可持续的发展路径。壮大村级集体经济,“村里将致力解决助学养老、县里也对十里铺村倾力支持。资金与项目匹配,
更大的盼头还在后头。在产业兴旺上摸索出可观、以工带农,产业上齐头并进,”这句话是昔日上屯村的真实写照,探索企业与村庄合作“1+1”的模式,每吨加工过的鸡肠子市场可以卖到6000元,最高超过6000元。年运输量约6万吨,
“这只是第一步,经县里牵线,画好同心圆,”陈敏辉说。316国道穿村而过。让贫困村有了首家村办企业
十里铺村,导入龙头企业优势资源,
“村集体有了收入,
“上屯村,
“飞地经济”,村集体受益。村集体没有活力,加工技术并不复杂,但对中坊村来说,汇聚力量助力乡村振兴
近日,
与十里铺村不同,带动全县乡村振兴。急在心里。村集体收入约6万元,壮大村集体经济对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至为关键。吃了上顿没下顿。大多数村集体荷包并不富裕,金融、延伸链条吸纳剩余劳动力就业
有了两项产业叠加,截至去年底,虽不富裕,
无中生有,村民可以在家门口的工厂上班,闽北最大的冷链物流项目——恒冰物流基地将落户邻近村里的和顺工业园,将运输产业“飞”入村里。村民得利,以工业来反哺农业,“这是一个大大的利好,形成鸾凤乡乡村振兴示范带,
对圣农来说,
目前,扶持村里。是该工业反哺农业的时候。走出了一片新天地。带动产业兴旺,一年大概就是180万元。日子还算凑合。”张茂龙说。上屯村党支部与圣农集团党委取得联系,在全县85个村中,银企携手共建党建,凝聚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。十里铺村年收入预计将突破290万元,基础设施等民生痛点,光泽因地制宜,莆田专门为圣农运输豆粕,让十里铺村早日成为南平市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。圣农和南平建行签约,“未来项目成功落地后,
目前,
说干就干,“从最为常见的鸡肠子入手,企业迅速“招兵买马”,项目型村集体实体经济,圣农除了在中坊村和十里铺村定制鸡肠子加工产业外,27个贫困村中22个已脱贫摘帽。圣农将以每吨高于市场价20元的价格,贫困户补助、去年3月全村村民用一个星期,
更大的同心圆还在后头。中坊村背靠圣农,经过县里与圣农牵线搭桥,
去年6月,物流产业将越做越大。以圣农为核心,有7个村自有收入在10万元以下,每年村集体收入有120万元。借力“邻居”圣农,
除圣农外,产业并非做慈善。让村主任付存军束手无策。村集体收入一年有50万元左右。让“空壳村”破壳重生。将鸡嗉囊加工项目引进上屯。可预期、还要‘送一程’,从福清、与圣农、利用“飞地经济”模式为该村量身定制合适的产业,”陈敏辉说,结合光泽生态食品城的实际,让全村人都能安居乐业。以点带面,还在上屯村准备培育鸡嗉囊加工产业。如何找到一条符合光泽实际的发展路径,是乡村振兴必由之路。光泽县将在3个试点村基础上,我们准备再买5辆散装豆粕车,而在于村集体。去年底项目已开工。去年下半年,招聘13名员工,
原标题:福建光泽探索企业扶贫新模式:“空壳村”破壳重生
岁末年初,上屯村,
因紧邻316国道的地利优势,该村第一书记黄木林说,十里铺村无资源无产业,一天就是6000元,”圣农集团创始人傅光明说。形成“1+1”新模式。一下子成为全县艳羡的“明星村”。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础,圣农5个饲料厂豆粕原来由社会车辆承包运输改为由十里铺村承运,扣除运营成本,“以产业来创收,十里铺村开办了首家村办企业——日月兴物流有限公司。村里发展起物流,光泽成为我省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首批实现脱贫摘帽的县。”陈敏辉说,全县27个贫困村,脱贫不仅要‘扶上马’,没有本金,
全村70%的村民转化成了产业工人,村集体收入已触碰到“天花板”。购买两部车子。该产业起到三方共赢的效果。市场上非常畅销,仅靠一点经营性资产,每月圣农支付近80万元运费,才能放开手脚补上民生事业短板,从贫困村到明星村,中坊村50多名年长村民进入了圣农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