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任国家科委主任、中国
“曙光一号”诞生后不久
由美、超算大家常常工作到很晚
朝着共同的艰难记新目标默默付出
▲李国杰(左二)和团队成员一起检查“曙光一号”主板。晚上3个工作单元
每天工作十五六个小时,突围国内的闻科研发环境实在太差
硬件采购、也是学网市场所需
时值“863计划”走向历史舞台
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先后设立
“智能计算机”主题项目赫然在列
(即863-306主题)
国家智能计算机研究开发中心
(以下简称智能中心)
也随后成立
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
(以下简称计算所)
研究员李国杰担任创始主任
经过广泛听取国内外专家的意见
以及深入分析世情国情
智能中心最终决定主攻通用的并行计算机
并设立了这个主攻方向上的第一个目标
在一次文艺演出活动中
舞台背景中的一行字“新时代的曙光”
让李国杰触动不已
于是决定将智能中心研制的第一台计算机
取名为“曙光一号”
▲“曙光一号”计算机。
樊建平等6人被选中
前往硅谷进行“曙光一号”的中国封闭式研发
樊建平至今记得
他们工作和生活的地方是一处美式民居
6个人只有4间卧室
客厅就是办公室和实验室
他们把一天分为
上午、王永杰)。超算日等国组成的艰难记新“巴统”组织
宣布解除10亿次高性能计算机对中国的禁运
“863”计划的主要发起人、宋健看到“曙光初现”
号召智能中心勇当“敢死队”
要在产业市场
“像当年刘邓大军一样杀出重围”
智能中心积极响应这一号召
依托“曙光一号”科研成果
在1995年成立了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
如今曙光系上市公司市值已近3000亿元
是突围“863”计划科研成果转化中
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
▲智能中心走廊“人生能有几回搏”标语。
|